提示
按市监局要求,所有园区商户均需上传有效期内的“营业执照”信息,向用户展示,谢谢配合!

买好钢 · 享实惠 · 够省心

首页 > 钢铁百科 > 百科分类 > 金相图谱 > 高温合金材料的间隙相

按字母顺序浏览 全部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

高温合金材料的间隙相

高温合金材料的间隙相 创建时间:2008-08-02 高温合金材料的间隙相(interstitial  phase  of  superalloy)

金属原子多为密排结构,原子半径小的碳、氮、硼等原子处于金属原子构成间隙位置的高温合金第二相。这类间隙相的共同特点是具有高熔点、高硬度、高脆性,同时又具有某些金属特性。

分类 按晶体结构又可分成3类:(1)具有简单密排结构,间隙原子碳或氮都处于八面体间隙位置,所以亦称八面体间隙化合物。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结构的碳化物和全部氮化物属于此类。(2)也具有密排结构,但八面体间隙太小,间隙原子碳只能处于三棱形间隙位置,又称为非八面体间隙化合物,如M3C、M7C3等。(3)具有复杂结构,金属原子高度密排,碳原子处于间隙位置,如M23C6、M6C等,亦称为半碳化物,硼化物多数具有复杂结构。尺寸因素是决定间隙相晶体结构的基本因素。当间隙原子半径(r1)与过渡族金属原子半径(rM)之比小于0.59时,形成简单密排结构。当r1/rM>0.59时,形成复杂密排结构。由于氮原子与过渡族金属原子的半径比均小于0.59,氮化物基本上具有简单密排结构。碳化物的晶体结构具有周期关系,ⅣB、vB族元素如钛、锆、铪、钒、铌、钽的原子半径较大,易形成简单密排结构,而ⅥB、ⅦB、Ⅶ族元素如铬、锰、铁、镍则形成复杂密排结构。高温合金中八面体间隙化合物、半碳化物和硼化物比较常见,而非八面体间隙化-合物比较少见。

MC和MN  这类相的金属原子(M)多为密排结构,碳(c)、氮(N)原子处于八面体间隙位置。这类相的成分范围较宽,不但金属原子可以互相取代,而且非金属原子碳、氮、硼等也可以互相部分取代。高温合金中常见的MC型碳化物有TiC、NbC、TaC、Vc、HfC以及相应的氮化物,它们多半互相固溶,Mc中还能固溶钨、钼、铬等元素。MC和MN多次相,即从液态合金中生成,但也可以时效析出。在液态合金中生成的MN往往以氧化物细质点为核心,而MN本身又可以一次MC的核心。TiN通常呈金黄色多边形块状。TiC为灰色不规则颗粒。Ti(C,N)的颜色随碳、氮含量不同而变。-次Mc的铸态形态与冷却速度有关,快速凝固时Mc为分散的块状或条状;慢速凝固时为骨架状或树枝状,多分布在枝晶间。-次MC经过热加工以后往往变成沿加工方向分布的带状组织。时效析出的二次MC比较细小,通常倾向在晶内层错处析出,也可沿位错线析出。这种细小而稳定的MC有很大的硬化作用。MC若沿晶界呈薄膜状析出将带来脆性。铁基高温合金形成MC的倾向较大,稳定性也较高,只有经过高温固溶处理才能部分溶解,再经时效析出二次MC或其他碳化物,长期时效中也没有发现MC的蜕化转变。镍基高温合金中的碳化物往往不是单-的MC相,其稳定性也差-些,长期时效过程中将发生碳化物转变反应。

式(1)表示通常奥氏体基体(γ)析出二次碳化物的反应。式(2)~(5)表示镍基高温合金中的MC蜕化反应。钴基高温合金没有γ’相,Mc的蜕化反应按(6)式进行。

M7C3  为斜方结构,金相形态为颗粒状。这种碳化物只在铬/碳比较低或含碳化物形成元素低的合金中出现,例如GH4033合金(中国)、x-40合金(美国)等。金属原子M主要是铬。镍基高温合金中M7C3相倾向高温析出,在以后的时效过程中会发生转变,逐步成为稳定的M23C6相。

M23C6   具有复杂面心立方结构,单位晶胞有92个金属原子,24个碳原子。金属原子M主要是铬,也可以溶解铁、钴、镍、钨和钼等。Mzsce的析出温度范围为650~110℃,析出峰在850~950℃之间。M23C6倾向在晶体缺陷上形核,高温时效析出常呈晶界链状分布,低温时效时除在晶界和非共格双晶界形核外,还常常在共格双晶界和位错上形核,通常也在Mc或MN周围析出颗粒状。时效析出的M23C6,初期为小片状,与母体有共格或半共格关系,长大后为片状、针状或颗粒状,有时为胞状。晶界链状M23C6起阻碍晶界滑动作用,提高持久强度。晶界胞状M23C6使合金脆化。晶内普遍析出的细小M23C6。质点可以起强化作用。当合金含钨、钼量较高时,可以发生M23C6向M6C转变,反应式为:

M23C6+M→M6C+γ(贫化)

由于M23C6 与。相的组成和晶体结构相似,σ相常常在M23C6 上形核。

MeC为复杂面心立方结构,单位晶胞有96个金属原子,16个碳原子。金属原子由大小两种原子组成,大原子为钨、钼,小原子为铁、钴、镍。铌、钽也能形成M6C,分子式分别为Nb3(cr,Al)3C和Ta3(Cr,Al)3C .M6C一般比M23C6 稳定,析出温度约为750~1150℃,析出峰在900~1050℃左右。某些合金还存在-次M6C。M6C的金相形态为晶界链状,有时为片、针状,甚至魏氏组织。晶界链状分布的MM6C能提高持久强度,针状或魏氏组织形态会降低塑性。由于M6C与肛相成分和结构相似,存在M6C有利于析出扯相,但当M6C和 M23C6共存时,也会析出σ相。

硼化物高温合金中主要是M3B2型,为四方结构。金属原子M由两类元素组成,一类为大原子元素如钛、钼、铝等,用M’表示;另-类为小原子元素如铁、钴、镍、铬等,用M"表示。M3B2的分子式可以写成M’2M"B2或M’M"2B2。合金中加入的微量硼在晶界偏聚,可以提高强度和塑性。当硼加入量较多,就会形成硼化物,铸态为骨架状共晶,加工变形后分布在晶界和晶内。晶界颗粒状硼化物也有强化晶界作用,如果热处理时沿晶界析出二次硼化物薄膜,将引起脆性。

影响因素合金成分和时效温度影响碳化物类型。含钨、钼高的合金易生成M6C ,含铬高的合金易生成M23C6 。总结了28个镍基高温合金,存在下列经验:

871℃时效:Cr %(原子分数)=3.5Mo%(原子分数)+0.4w%(原子分数))

1038℃时效:Cr%(原子分数)-4.5(Mo%(原子分数)+0.4w%(原子分数))

即合金中含铬量超过上述公式计算出来的Cr%(原子分数)时,碳化物以M23C6 。为主,反之则析出M6C为主。1972年又进-步得到下述经验式:

Cr%(原子分数)/(cr+Mo+0.7w)%(原子分数)>0.82时,生成M23C6。

Cr%(原子分数)/(Cr+Mo+0.7w)%(原子分数)<0.72时,生成M6C

0.72<cr%(原子分数)/(cr+mo+0.7w)%(原子分数)<0.82时,依热处理而变.< p="">

  • 浏览次数:1093
  • 编辑次数:2历史版本
  • 更新时间:2015-10-07 17:24:10

历史记录

提交成功
提交成功
采购确认函
询价单通知
新订单来了! 请尽快确认订单 马上确认
供应商已修改并确定订单 请重新确认订单信息 查看详情